內容來自hexun新聞
學海揚波
——訪著名經濟學傢、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汪海波(下篇)本報記者崔克亮汪海波告訴記者,按照馬克思的說法,如果事物的現象和本質是一致的,科學就沒有存在的餘地。這意味著科學研究的任務就在於揭示事物的本質,其靈魂就是創新。改革後,他逐漸形成瞭沒有新意就不發文章的觀念和習慣,註意選擇在中國現階段具有重大意義的問題進行新的探索。這得益於已故著名經濟學傢董輔先生給他的啟示。1978年—1980年,汪海波等人在《經濟研究》上發瞭九篇文章(其中六篇系與吳敬璉、周叔蓮合寫,三篇是其本人所寫)。董輔看到這個情況後對汪海波說:“你的寫作潛力還很大,希望你把精力集中到寫傳世著作上來。”這對激勵汪海波開展學術創新起瞭重要推動作用。改革開放年代,汪海波對中國現實中的許多重大經濟理論和實踐問題,做瞭新的探索。關於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目標的經濟改革的研究中國經濟時報:新時期以來,中國逐漸啟動瞭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改革。在這個歷史性進程中,您圍繞中國改革的主題做瞭哪些研究?汪海波:對於建立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的經濟改革,我主要做瞭下述研究工作。——關於經濟改革的目標中國經濟學界於1979年提出要充分發揮價值規律的作用,實現企業的自動調節。為此,要使企業成為名副其實的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獨立經營者,要根本改革經濟管理體制。我當時發表的文章雖然沒有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概念,但涉及到瞭這個概念的核心內容。1989年,我揭示瞭傳統經濟理論將產業後備軍看作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特有范疇的片面性,提出在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中也必然長期存在產業後備軍。並據此提出要積極進行相應的、包括建立失業保險(放心保)制度的改革,還要把調控失業率作為一項全新職能列入政府宏觀經濟調控范圍。1990年代初,中國在經濟改革方面出現瞭以計劃調節為主的觀點回潮和改革實踐中某種凝固化傾向。我連發兩文批評瞭這種思潮和傾向,提出必須及早采取得力措施推進改革。同時還針對當時出現的經濟私有化的觀點,提出改革方向隻能和必須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不是也不可能是經濟私有化。——關於計劃經濟體制的建立及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必然性我針對中國學界那種根本否定建國初期建立計劃經濟的必要性的觀點以及與之相對立的否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性的觀點,采取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依據我國國情(包括社會生產力和其他各種社會條件),肯定瞭計劃經濟體制在建國初期形成的必然性及其積極作用,又依據情勢的變化,論證瞭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渡的必然性。我還從史學角度論證瞭這種必然性。提出在維護基本經濟制度的情況下,封建主義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都進行過經濟體制改革。前者如中國由領主制度到地主制度的轉變,後者如由自由放任的古典市場經濟到有國傢幹預的現代市場經濟的轉變。這兩項改革都大大推動瞭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還分析瞭這些歷史經驗對認識我國經濟改革必然性的啟示意義。——關於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結合我針對傳統經濟學(這裡包括傳統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把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完全對立起來的觀點,分兩個層次探討瞭二者的結合。一是從抽象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這個層次上分析瞭這個結合。二是從具體的層次上,即引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和實現形式,分析瞭這個結合。——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概念如前所述,運用抽象法,剖析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概念。分四個層次(從市場經濟一般入手,引入有國傢幹預因素,再引入有較多國傢幹預的因素,最後引入制度因素)全面揭示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概念的內涵。提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是社會主義條件下有更多國傢幹預的市場經濟。——關於政府經濟職能我分別對古代封建社會、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古典市場經濟和現代市場經濟以及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政府經濟職能做瞭歷史考察。依據這種考察,我提出政府經濟職能的一般內容,都包括維護經濟基礎、改革經濟體制和承擔社會公共職能三方面。還指出瞭這種歷史考察的理論意義。主要是:拓展瞭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范疇,進一步揭示古代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規律,為研究我國經濟轉軌時期政府經濟職能提供方法論。——關於宏觀經濟調控的經驗我對改革以來我國宏觀調控經驗做瞭以下探索性的總結:實現宏觀經濟調控根本指導思想的轉變;準確把握經濟周期各個階段的特點及其變化,以確定和調整宏觀經濟調控的方向;把對社會總需求的調控和總供給的調控結合起來;在調控社會總需求方面,主要是要調控好投資和消費以及內需與外需的關系,還要把握經濟增長率和通脹率的平衡點;在調控社會總供給方面,要把對當年的調控與長遠的調控結合起來;要註重宏觀經濟調控體系的變革和創新,並將其與市場主體和市場體系的改革結合起來;重視宏觀經濟調控經驗的總結和升華。其主要標志,就是科學發展觀。著眼於中國現階段經濟發展中重大問題的研究中國經濟時報:對於中國現階段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您又做瞭哪些研究?怎樣的研究?汪海波:粗略回憶,有下面一些。——關於我國良好發展戰略機遇期和矛盾多發期的原因我把我國面臨良好發展戰略機遇期的原因系統地歸結為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改革開放效應、知識經濟時代的科技進步效應、工業化中期階段效應、人口大國和經濟大國的效應,以及可以贏得一個長期穩定的國內社會政治和國際和平環境。在這方面還著重提出瞭富有中國特色的競爭(特別是其中作為市場主體的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的重要作用。同時把我國面臨各種矛盾多發期的原因,從主要方面歸結為封建主義餘毒和資本主義弊病的疊加以及計劃經濟體制弊端和市場經濟體制負面作用的疊加。——關於新型工業化道路我依據對世界各國工業化道路歷史經驗的總結提出瞭工業化道路的一般內容,並依據我國現階段的具體條件,對中國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特征做瞭全面的概括,並對其客觀必然性做瞭系統分析。——關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我依據對世界生產方式變化歷史經驗的總結提出:不斷優化要素投入結構,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同時依據當前情況指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關於經濟結構我系統分析瞭我國經濟結構(第一、二、三產業、投資與消費以及城鄉關系)的演進過程、嚴重失衡的現狀及其成因,並從深化改革、轉變經濟發展目標和方式以及改善宏觀經濟調控等方面提出瞭對策。其中,還提出要優先發展第三產業,並相應地重點推進第三產業的改革;重點治理地方政府的投資膨脹機制;當前要積極推進城鎮化,改變半城鎮化的狀態。——關於經濟效益從1980年下半期開始,我較早地對經濟效益問題做瞭完整、系統的研究。其特點是:1.涵蓋瞭國民經濟和經濟各部門(包括工業、農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和商業,還包括科技、教育和衛生部門)、工業和工業各部門的經濟效益、各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設備、原材料和資金等,還包括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利用效益。2.用系統的統計資料和全要素生產率描述瞭我國經濟效益變化的歷史和現狀。3.運用抽象法,通過四個層次(即從生產一般開始,引入商品生產因素,再引入工業化因素,最後列入制度因素)全面揭示瞭社會主義經濟效益這一概念的內涵。4.系統地闡述瞭我國經濟效益的運行特征:速度效益型、周期波動型、粗放經營型、資金和勞動力投入主導型、不平衡型和低效益型。並從經濟體制、戰略、結構、技術和企業管理等方面分析瞭這些特征的成因,提出瞭相應的對策。在對策方面涉及經濟效益提高的一個極重要問題,即要有適度的經濟增長速度。還針對上世紀90年代初經濟實踐中又一次發生的由盲目追求速度忽視效益而導致經濟過熱的嚴重情況,連發兩文,尖銳地提出“真想還是假想提高經濟效益”(1991年),“當前要強調提高速度與增進效益相統一”(1992年)。——關於通脹率和通縮率我國學界流行把通脹率簡單地等同物價上升率,或者把通縮率簡單地等同於物價下降率的觀點。針對這種觀點,我提出隻有在單純地由商品供不應求引起物價上升的情況下,通脹率=物價上升率的公式才是正確的。但在實際上,物價上升除瞭由於供不應求這個需求因素的作用以外,還有諸如勞動生產率下降、產品成本上升和壟斷價格等等因素發生作用。所以,通脹率的準確公式應是:通脹率=物價上升率-由各種非需求因素引起的物價上升率。根據上述同樣的道理,通縮率的準確公式應是:通縮率=物價下降率-由各種非需求因素導致的物價下降率。我國學界還流行把通脹率簡單地歸結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觀點。對此,我提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固然是評價通脹率的一個最重要的指標,而且是與人民生活直接相關的指標,因而是國際上通行的衡量宏觀經濟形勢的重要指標。但在理論上必須分清:它並不是完整地衡量通脹率的指標;這方面比較完整的指標是國內生產總值的矯正指數。——關於經濟周期我基於對歷史資料(包括統計資料)的分析,系統地揭示瞭我國封建社會條件下經濟周期的運行過程,資本主義條件下從強波周期到中波周期的發展過程,以及我國社會主義條件下由強波周期到超強波周期再到中波周期的變化過程,並展望瞭我國將實現由中波周期到輕波周期的轉變。我把改革前我國多次發生經濟過熱以及由此導致多次經濟周期波動的根源,主要歸結為計劃經濟體制內含的投資膨脹機制,其載體主要為中央政府;把改革後多次發生經濟過熱的主要原因歸結為我國轉軌時期存在著以地方政府為主的投資膨脹機制。現實經濟增長率與潛在經濟增長率頭前重劃區缺錢急用哪裡借錢土信貸台中北區土信貸辨析中國經濟時報:長期以來,“保增長”和“穩增長”成為中國政府經濟決策的一個主要目標。您如何評價這一長期政策目標?中國經濟增速以何者為宜?汪海波:多年來,我國學界流行西方有些學者關於潛在經濟學增長率的定義。認為潛在經濟增長率是在一定的社會生產技術條件下,在不引發通脹的情況下,各種生產要素潛能可以得到充分發揮所能達到的生產率。這個定義的主要缺陷有二:一是把供給和需求兩方面的因素都納入瞭潛在經濟增長率的范疇。但實際上,潛在經濟增長率是社會生產力的范疇,是總供給增長率,並不包括需求因素。二是沒納入可持續發展的因素。針對這兩個缺陷,我提出的潛在經濟增長率的定義是:在一定時期內,在既定的社會生產技術條件下,在適度開發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各種生產要素潛能可以得到充分發揮所能達到的生產率。我還提出,測算潛在經濟增長率可以有多種方法。其中簡便而又相對可靠的方法,就是計算包括相互連接的若幹個經濟周期的年均經濟增長率。據此,可將1979年—2012年年均增長率9.8%看作是我國現階段潛在經濟增長率。但信用貸款車貸任何問題免費諮詢需著重指出:這期間我國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對資源的過度耗費和對環境的嚴重破壞,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以人民生活沒有獲得應有改善為代價。考慮到這一點,我國潛在經濟增長率的計算,就不能采用這樣的一般公式,即潛在經濟增長率=各生產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科技進步等因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而是要采用適合我國當前具體情況的特殊公式,即潛在經濟增長率=各生產要素對經濟的貢獻率+科技進步等因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進一步改善人民生活等因素對經濟增長的減縮率。據估算,這種減縮率約為三個百分點。這樣,我國現階段潛在經濟增長率就不能是9.8%,而隻能是7%左右。近年來,我國一些學者反復提出:中國今後20年仍能實現8%甚至9%的高速增長。針對這種觀點,我提出現實經濟增長率與潛在經濟增長率的關系是經濟現象和經濟本質的關系,後者是經濟增長理論中的一個基礎性范疇。這兩種增長率的差距是衡量經濟冷熱唯一的、無可替代的總體指標。從長期看,隻能是前者圍繞後者這個中心波動的。這是一個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在這方面,類似馬克思揭示的商品價值與價格的關系:從長期看,價格也隻能圍繞價值中心波動。因此,上述那種觀點是完全脫離這個客觀規律要求的主觀想法。如果真的按照這種觀點行事,其前景絕不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有可能是災難。正是依據上述分析,我在2013年“兩會”召開之前發表文章明確提出:今年預期經濟增長目標仍應定為7.5%。後來我從媒體上看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有這樣的提法: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必須使經濟增長與潛在經濟增長率相協調,與生產要素的供給能力和資源環境的承受能力相適應。”看後,我感到很欣慰。我感到欣慰,並不隻是因為此前我發表的文章的觀點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精神相一致,主要還是因為,這是中國經濟真正開始走上健康發展軌道的最重要標志之一。誠然,1949年後(特別改革後)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取得瞭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如果從發展是依靠資源過度消耗、環境嚴重污染和人民生活得不到應有改善這些方面看,這並不是健康的發展道路。實際上,建國後60多年的經驗和教訓反復證明:經濟適度增長是經濟比例關系協調、經濟效益提高、資源適度開發利用、環境得到保護和人民生活得到應有改善的一個最重要前提。所以,隻有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精神去做,而且長期做下去,中國經濟才能真正走上健康的發展道路。填補“新中國工業經濟史”和“中國現代產業經濟史”學科空白中國經濟時報:您在中國工業經濟和產業經濟史領域進行瞭開拓性的研究,取得瞭豐碩成果,填補瞭學科空白。您因而成為中國經濟學界為數不多的集經濟學與經濟史研究於一身的學者。請介紹一下您開展工業經濟史研究的緣起和研究過程。汪海波:我原來長期從事經濟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後來涉足經濟史的研究,是源於當時完成科研任務的需要。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已故著名經濟學傢、時任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蔣一葦先生對我(時任工經所工業經濟理論和發展研究室主任)說:撰寫新中國工業經濟史是學科建設(當時這是一個空白)和教材建設(包括工經所培養工業經濟專業研究生的教材建設)的迫切需要,希望你帶領大傢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盡快寫出新中國工業經濟史。經過我們室研究人員的努力,《新中國工業經濟史》於1986年由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瞭。1989年港臺學者向海外推薦瞭中國大陸的兩本著作。一本是馬洪和孫尚清主編的《中國經濟結構問題研究》(人民出版社,1981年),另一本就是我主編的《新中國工業經濟史》。該書在1986年和1987年印過兩次,2008年又印瞭一次,並列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庫。該書於1993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屆優秀科研成果獎。其後,我於1998年又撰寫出版瞭《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經濟史》,2006年撰寫出版瞭《中國現代產業經濟史》第一版,2010年出版瞭第二版。該書從2007年起,被教育部高教司選定為全國高校文科大學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在經濟史研究方面,我主編的《新中國工業經濟史》(1986年)和撰寫的《中國現代產業經濟史》(2006年),填補瞭這兩個學科的空白。在中國現代產業經濟史的研究方面,我做瞭一系列新的探索,構築瞭一個新的框架。一是用基本經濟制度(或經濟體制)作為首要標準,用生產力作為第二標準,劃分瞭新中國成立以來產業經濟發展的歷史時期。二是以歷史方法為主並結合邏輯方法,安排瞭每篇的章節結構。三是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結合起來,既有詳盡的史實敘述,又有系統的統計資料。四是力圖在真實再現新中國建立以來產業經濟歷史過程的基礎上,做畫龍點睛的經驗總結。五點治學體會中國經濟時報:您今年已屆83歲高齡且著作等身,依然堅持寫作和講課,不愧為活到老、學到老、教(學)到老、研(究)到老、寫到老的楷模。請談談您的治學心得。汪海波:第一,要以畢生精力,戰勝各種困難,為經濟學的研究作出努力。對經濟學研究來說,即使拿出畢生精力,也顯得很不夠。但如果急功近利,或者半途而廢,那就更不可能適應經濟學研究的要求。研究工作本身是一種很艱苦的腦力勞動。就我的經歷來說,最大的困難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當作“反動學術權威”批鬥,受到嚴重沖擊。在住“專政隊”的那些日子裡,我才第一次親身感到失去自由是多麼痛苦的事!當時有的人就是因為挺不過這一關自殺瞭。而我總算是挺過來瞭。第二,要十分重視調查和研究。對任何人而言,不做深入的調查研究,都不可能在科學上有新的創造。在這裡,調查是基礎性的工作,是居於第一位的。在這方面,切忌急躁和草率。這是調查工作中的最大敵人。如果不戰勝它,調查就不可能深入和全面,研究工作也就成瞭無米之炊。在調查基礎上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是揭示事物本質的關鍵。在這方面,有五點值得註意:一是勇於思考。科學研究的本質特征是創新。如果怕這怕那,束縛於已有結論,那是不可能搞出什麼名堂的。二是善於思考。三是舍得下工夫。四是學術討論。許多思想火花都是在討論中激發出來的。五是依據現代科學的特點,對許多重大項目的研究,需要依靠集體力量。第三,要堅定地把主要的註意力和時間集中在做出高質量的科學成果上。能否將主要精力和時間集中在出精品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學者一生的成就。第四,要在註重分析經濟性質的前提下,註意對經濟數量的研究。第五,從青年時代直到老年,都需註意鍛煉身體。我在1995年退休以後,發表的論著並不比退休以前少,甚至更多,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註意鍛煉身體。汪海波主要著述:《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問題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1980年。《中國工業經濟問題研究》,雲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中國積累和消費問題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198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庫《新中國工業經濟史》(主編並參與撰寫),經濟管理出版社1986年。《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問題研究》,經濟管理出版社1988年。《工業經濟效益問題探索》,經濟管理出版社1990年。中國著名經濟學傢文叢《汪海波選集》,山西經濟出版社1990年。《中國現代產業經濟史(1949.10-2004)》,第一版,山西經濟出版社200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文選《汪海波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庫《中國經濟發展3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中國時代經濟名傢文叢《汪海波經濟文選》,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9年。《中國現代產業經濟史(1949.10-2009)》(汪海波、劉立峰合著),第二版,山西經濟出版社2010年。中國著名經濟學傢文集(多卷本)系列《汪海波文集》(十卷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年。《對黨的經濟綱領的歷史考察》(1949-2011),中國社會科學院201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專題文集《經濟發展與科學發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3-10-10/158593038.html
土信貸台北萬華土信貸
- 勞工房屋貸款利率 房屋貸款利率比較2016必知的貸款小技巧 土信貸宜蘭大同土信貸汽車貸款屏東屏東汽車貸款
- 信貸房屋銀行利率多少免費諮詢試算 房子信貸轉貸
- 信貸房屋設定貸款全省皆可處理 信貸代書 嘉義縣汽車貸款利息
- 重劃區地圖怎麼貸款比較會過件 屏東新園農地貸款汽車貸款新北鶯歌汽車貸款
- 林口汽車貸款 雲林東勢汽車貸款 台南市小額周轉
留言列表